创始
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客家人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
葡萄酒品牌张裕标志
了“张裕酿酒公司”,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的序幕由此拉开。
葡萄酒品牌张裕标志经过一百多年的发
展,张裕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1997年和2000年张裕B股和A股先后成功发行并上市,2002年7月,张裕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评为“最具国际竞争力向世界名牌进军的16家民族品牌之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联合进行的2004年度企业竞争力监测中,张裕综合竞争力指数居位列中国上市公司食品酿酒行业的第八名,成为进入前十强的唯一一家葡萄酒企业。张裕品牌在世界 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64位,品牌价值已达89.27亿元。
面对市场机遇和葡萄酒行业的激烈挑战,张裕确定了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目标:到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15亿元,进入世界葡萄酒酒业前20强,成为国际著名的葡萄酒企业集团。
全球饮料权威调研机构——英国佳纳地亚(Canadean)日前公布的《2008年饮料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张裕集团继2007年首次跻身全球葡萄酒企业十强之后,2008年又以8.9亿美元的销售额上升至第七位,并以持续的高成长业绩为全球十强榜单增添了唯一一抹亮色。
品牌由来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其前身为烟台张裕酿酒公司,他是由我国近代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创办的中国第一个
张裕公司创始人张弼士
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厂家。
张裕公司创始人张弼士1892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
。大清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和清廷要员王文韶亲自签批了该公司营业准照,光绪皇帝的老师、时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亲笔为公司题写了厂名。
“张裕”二字,冠以张姓,取昌裕兴隆之意。张裕公司的创建,被北京中华世纪坛记载为中国1892年所发生的四件大事之一。至今,它已发展成为多元化并举的集团化企业,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厂家
《张裕公司志》里有一句话:“尽管我国葡萄种植、酿酒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朝,但葡萄酒工业化生产实以张裕公司为开端。”在张裕之前,中国人餐桌上只有舶来的葡萄酒。恐怕谁也想不到,当年张弼士创办张裕的起因,源自法国领事的一段闲话。
金字招牌
1871年的一个夏夜,张弼士在印尼雅加达出席法国领事举办的酒会,当法国领事端着葡萄酒走近张弼士时,那位法国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咸丰年间他曾随英法联军来到烟台,发现那里漫山遍野长满野葡萄,宿营期间士兵们采摘后私自酿成酒,口味竟然不错。苦于征战的法国兵甚至有过梦想,战后留在这里开办公司,专做葡萄酒生意。
酒窖
此等闲话张弼士听后却多了一桩心事。此后,张弼士公务之余考察
酒窖了烟
台的葡萄园种植和土壤水文状况。1892年他斥资300万两白银,购下烟台东部和西南部两座荒山,雇佣两千劳工开辟了1200亩葡萄园,又在市区近海处购地61亩,建起一座两层生产工作楼。至此,中国第一座带有现代工业色彩的葡萄酿酒公司初现格局。
张弼士在国内外摸爬滚打多年,练就一双慧眼,他知道,要想成就一番大业,不借助朝廷之力只能是纸上烟云。于是,在有幸得到慈禧太后召见时,张弼士趁机献上30万两白银,此事在朝野上下引起不小震动。张弼士此后做事一帆风顺,不仅得到了封赏,而且在宫内得了人缘。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当时名满天下,人品学问高人一筹,书法又精到。张弼士动了请他题写厂名的念头,以翁同龢的洞明练达,当然知道张弼士非等闲之辈,乐得送个人情,当下大笔一挥,朴茂凝重、气韵天成的“张裕酿酒公司”招牌写就。
翁同龢的书法润格一向让人望而却步,这次特意破了格,每字仅收白银50两,意思意思罢了。6个大字镌刻
张裕葡萄酒
贴金镶嵌在公司大门上方,透着不同凡俗的富贵大方气象,既抬高了张裕的身份,也使过往行人多了一份谈资。
张裕葡萄酒
“卖猪崽”与“等郎妹”
张弼士是客家人,出生贫寒,祖籍为广东大埔县(旧属潮州府,现属梅州市)。在他还在懵懂年纪时,父亲担心家穷,儿子以后娶不起媳妇,就给他领养了一个“等郎妹”(童养媳)。张弼士稍大的时候,在汕头应征做了劳工,当时人们称这些劳工为“卖猪崽”。做工期间,张弼士听说家乡人有在南洋致富的,就决意下南洋,那时他才18岁。
下南洋之前,在父母的操办下,张弼士与“等郎妹”陈氏结婚。婚后张弼士即登船远去,陈氏又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等郎妹”。陈氏聪慧贤淑,勤劳质朴,张弼士走后,她孝敬公婆,操持家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翘首盼望张弼士在大年除夕来家住上几日。每到张弼士回来,陈氏总要亲手做上两样食品给他吃。张弼士见时,不是山珍海味,而是酸芋头、酒糟粕,张弼士明白陈氏的良苦用心,昔日苦中苦他不敢忘记,总是将这两样食品和着泪水吃下。
然而,就在张弼士于南洋发奋努力、大功告成之际,陈氏却因操劳过度染病不起,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张氏后人在谨记张弼士的成功时,总是缅怀陈氏的默默奉献,他们认为这里有陈氏的一半功劳。
百年大酒窖
张裕公司的百年大酒窖素有亚洲奇观之美称。沿螺旋式的石级下行数米,便来到了地下大酒窖。该酒窖始建于1894年,沉入地下7米,低于海拔1米,整体方位北距海边不到100米,占地2666平方米。酒窖虽傍海所建,又低于海平面,但不渗漏,四季常温14摄氏度左右。酒窖用中国传统烧制的大青石砌成,纵横交错,共有8个幽深的拱洞。拱洞交错连环,有如迷宫,无人指点难以找到出口。据说夜深人静时,置身某一条甬道的尽头,往往
张裕葡萄酒
会听到时隐时现的回声,有人听到当年施工时的嘈杂声响,有人
张裕葡萄酒分辨出当年首任
总经理张成卿(张弼士的侄子)时断时续的广东口音……
大酒窖前后建了3次,历时11年才告完成。当年破土动工,因土层为沙质,开工不久即因渗水而坍塌。后来张成卿以洋法再建,全部采用钢铁构件以期长久,岂知地下潮湿使构件锈蚀严重,连降几天暴雨后就有洪水涌入,终于不保。面对接连失败,张成卿集思广益,商定顶部运用石头发碹结构,墙壁用石块加水泥砌成,墙体内再以乱石填充,使窖体异常坚固,并科学设计了排水系统,保证了酒窖不再渗漏。
酒初酿成,口味生涩,也不协调,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陈酿,使其自然老熟,才能芬芳浓郁,口味醇厚。这就必须说说橡木桶。在大酒窖两旁,安放着一排排橡木桶,橡木桶有大有小,共有148种型号,其中有3只大桶,是用法国林茂山所产橡木制成,橡树树龄都在百年以上,锯开的桶材且都置放三载,经日晒雨淋,直到寄生出野生山蘑菇,并呈黑色,才被优选制桶。用橡木制成的桶,酒液不外渗,透气性又强,有利于酒液“呼吸”,还能散发出特殊的香气,每只桶贮酒15000公升。张裕最早的酒桶是从奥地利运来的,运来时是一堆加工好的木板,在地窖中一块块拼起来,加上铜器才算完成。这些木桶虽已百年,但保存完好,如今作为文物供人观赏。
“三星白兰地”
1914年张裕双麒麟牌葡萄酒和白兰地正式发售,尽管这批酒在地下酒窖中陈酿了整整18年,口味绝佳,可喝惯老白干的百姓并不怎么买账。为此,张裕人专门制作了一辆大型彩车,车里装满小瓶样酒沿街赠送,还随赠一个带张裕字样的小酒杯。这在当年别出一格,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那时张裕公司北边的海上停了不少外国军舰,张裕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些“识货”的顾客,于是就摇着舢板送过酒去,士兵们很欢迎,酒的销量一下子就上去了。当年有个士兵贪喝白兰地,迷迷糊糊地掉进海里,同伴们连忙救人,一时间乱作一团。谁想这个士兵一会儿就扶着舢板爬了上来,还直冲大家做鬼脸。水兵们虚惊一场,就送给张裕白兰地一个绰号:“难醉易醒酒。”
张裕当年主打上海市场,它的广告1914年就出现在《申报》上,并在上海英大马路设分销处,门面十分讲究,工作人员穿着也十分体面,至今老上海人还津津乐道。1918年的一期《小说月报》上刊有一幅张裕的广告,彩色精印一位持杯微笑的标致女郎。肯在纯文学刊物上花大价钱作广告,是看上了文艺圈这个消费层。这样的雅俗兼顾,如果没有点文化头脑是难以做出来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一家报纸公开征集对联,出“五月黄梅天”为下联,上联得中者奖500大洋。重赏之下的笔战好不热闹,但人们没有料到,当选者竟是一种酒名——“三星白兰地”。意思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对仗之工整却令人叫绝。有人怀疑此事为张裕居中“炒作”,因为查无实据,终成悬案。
品质特征
1912年8月孙中山先生由上海水路北行,应袁世凯邀请赴京议事,途经烟台作短暂停留。21日他参观了张裕公司,并为张裕题写了“品重醴泉”四字。孙中山一生忙于政务,所题匾额并不多,流传到今天的,要数“天下为公”与“品重醴泉”最有名气了。“品”字既指酒品更重人品,好人品酿造好酒品,这样的深意用四个字就概括出来了,可见孙中山的学养与才情。在张裕的诸多名人题字中,能与“品重醴泉”相媲美的,当数张学良的“圭顿贻谋”。
孙中山先生赞扬他的广东老乡:“张(弼士)君以一人之力而能成此伟业,可谓中国制造业之进步。”张学良将军则用四个字诠释孙中山的一番话,真可谓切中肯綮。“圭顿贻谋”以春秋战国时期善于经营的大贾巨富白圭、猗顿作比,称赞张裕公司经营有方。
白圭被视为古代商界鼻祖,他说:“吾治生产,犹如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这是古代企业家的风采,豪气冲天,却能玄机暗藏,老谋深算。其实,白圭的最高明之处就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贸易致富理论,认为经商必须掌握时机,运用智谋,与人不同。
要说猗顿,必须先说说他的老师范蠡。越国大臣范蠡在与吴国争锋得胜后,舍弃了越国的高官厚禄,到齐、陶之地艰苦创业,勤勉地从事农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商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范蠡经商目的不在于赚钱,而在于实现其自我价值,即向世人表明他不仅能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而且能亲自从事经济活动,发家致富。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范蠡不为金钱所累,去齐至陶时便“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居陶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更可贵的是,范蠡还不搞垄断,慷慨指导齐国国君在后苑治池养鱼,一年得钱二十万。范蠡商业上的最大成功在于成就猗顿为一代巨富。猗顿,原是春秋时代的鲁国贫寒书生,他在生计艰难时听到范蠡弃官经商很快致富的消息,于是“往而问术”。范蠡告诉他:“子欲速富,当畜五(母畜)。”猗顿按照指点千里迢迢来到西河(今晋南一带),大畜牛羊,后又兼营盐业,十年之间成为与范蠡齐名的巨富。司马迁在讲述这段故事时,深为范蠡的境界所折服,称其“富好行其德”。司马迁实在高明,他看重范蠡的“富”,更赞赏范蠡的“德”,这与孙中山的“品”字双关有异曲同工之深意。
1915年2月,“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召开,张裕四个产品同获金奖。回味这段辉煌,如果把孙中山与张学良的两个题词联系起来看,就不难找到答案。
翻开张裕的题词簿,往昔那些政要的题词比比皆是,黎元洪题“酝酿太和”,袁世凯题“瀛洲玉醴”,宋子文题“芳冽驰誉”等,都不失文雅。也有些武将不吝惜他们的笔墨附庸风雅题词赞誉,他们大都有高参,所以题词也都谐和有致,少有粗鲁。却也有例外,张宗昌就是一位。张宗昌在任直鲁联军总司令时到过张裕,酒席之后开始题词,墨水不多的他让秘书代笔,秘书文思较慢,张宗昌便不耐烦,他说:“咱们张家代出鲁人,张飞一生直鼓直棰,我张某也不兴文诌诌那一套,用不着咬文嚼字,就给我写个醉卧沙场吧!”由这样的武将写上一幅“醉卧沙场”,也真贴切到家了,只是将这样的题词与孙中山、张学良那样的题词放到一处,难免给人增加笑柄。
康有为曾经在1917年和1927年两次为张裕葡萄酒题诗:
深倾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且避蟹鳌写新句,已忘蒙难征莲华(1917年)
浅倾张裕葡萄酒,移植丰台芍药花。更读法华写新句,欣于所遇即为家(1927年)
编辑本段
集团介绍
张裕集团由一个单一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发展成为了以葡萄酒酿造为主,集保健酒与中成药研制开发、粮食白酒与酒精加工、进出口贸易、包装装潢、机械加工、交通运输、玻璃制瓶、矿泉水生产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拥有一个控股上市公司、一个控股子公司、四个全资子公司和一个分公司。拥有职工4000余人,总资产21亿元,净资产14.8亿元。
张裕集团作为独家发起人,将集团下属的白兰地、葡萄酒、香槟酒、保健酒四个酒业公司及五个辅助配套公司的资产重组,折14000万股国家股,同时发行 8800 万股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募集成立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2000年10月股份公司又成功发行3200万A股,并于26日在深交所上市。
张裕产品畅销国内外。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在各省市设有24个分公司,170多个经销处,9个职能管理部门,建立起了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公司于1993年获得外贸出口权,出口的主要品种有保健酒、葡萄酒、保健药品等。主要销往港澳台、东南亚、荷兰、美国、比利时、日本、南韩、巴拿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15年,张裕的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瑶浆、雷司令白葡萄酒一举荣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四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以来,尤其是建国以后历届全国乃至世界名酒评比中,张裕产品一直榜上有名,先后获得16枚国际金银奖和20项国家金银奖。
鉴于张裕公司对国际葡萄酒事业的杰出贡献,1987年,国际葡萄·葡萄酒局正式命名烟台市为“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烟台市被接纳为国际葡萄葡萄酒局的观察员。
1993年,“张裕”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公司积极实施国际化品牌战略,现已发展成为亚洲葡萄酒第一品牌。
据国家权威机构的调查,1997-2002年张裕产品的综合市场占有率连续四年稳居葡萄酒行业第一名,2002年达到21.42%。集团公司先后被国家轻工总会授予“全国轻工业优秀企业”、“山东省一轻工业明星企业”、“山东省一轻工业排头兵企业”等称号。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创新为主线,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使公司保持了健康、稳步的发展势头,经济效益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2000年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实现利税3.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38.6%。
2001-2005年是张裕集团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中国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在“十五”期间,公司将加快与国际接轨,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相关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使张裕集团继续保持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领先地位,力争成为国际葡萄酒行业的知名企业。
编辑本段
张裕百年
1892年 张裕酿酒公司创立,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1896年 从
欧洲大批引进优质葡萄苗木,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
1905年 亚洲最大的地下大酒窖竣工。
1912年 孙中山先生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4年 张裕“双麒麟”商标注册成功,公司正式对外营业
1915年 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可雅)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药浆和雷司令白葡萄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1917年 张裕正式营业四周年庆典,张学良、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宝贵手迹
1929年 张裕公司结束自营阶段,转为租赁阶段
1934年 进入中国银行接管时期
1941年 被日军强行接管
1949年 烟台解放,濒临破产的张裕得以重生
1952年 张裕三种产品名列中国八大名酒之列
1954年 周总理用张裕金奖白兰地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宴请与会代表,被称为“金奖白兰地外交”。
1956年 张裕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要大力发展葡萄和葡萄酒生产,让人民多喝一点葡萄酒
1958年 创办张裕酿酒大学,为中国葡萄酒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1981年 烟73、烟74优质色素葡萄品种培育成功
1982年 恢复“张裕”名号,定名为“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1987年 烟台被命名为“国际葡萄·葡萄酒城”,这是亚洲第一个葡萄酒城
1989年 受计划经济影响,销售困难
1990年 成立销售公司,开始以市场为导向强化销售管理
1992年 张裕百年庆典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张裕并题词:“沧浪欲有诗味,酝酿才能芬芳”
张裕获外贸出口自主权
公司旧址被定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烟台国际葡萄酒节隆重召开
1993年 “张裕”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1994年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1996年 公司利税首次突破亿元
1997年 收购烟台福山葡萄酒公司和烟台第二酿酒厂
烟台张裕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张裕B股发行,成为国内同行业首家股票上市公司
1998年 利税突破2亿大关
正式接收烟台中药厂和烟台酿酒厂,股份公司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张裕”获中国消费者当年购物首选品牌、当年最喜爱的品牌和明年购物首选品牌等三个第一,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
1999年 北京中华世纪坛把张裕公司的创建记载为中国1892年所发生的四件大事之一
“张裕”解百纳干红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周“上被誉为”经典的东方美酒“在上海全球500强”财富论坛“年会上,张裕解百纳干红被认定为唯一专用葡萄酒收购烟台云龙制瓶厂。
中国最大的发酵中心--张裕福山发酵中心正式投产
2000年 张裕矿泉水公司投产
张裕增发3200万股A股,成为国内首家B股增发A股的企业及同行业中唯一同时拥有A、B股的上市公司。
利税突破3亿元大关,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
2001年 张裕与法国顶级葡萄酒企业卡斯特集团进行战略合作,并参股卡斯特集团在廊坊投资的红城堡酒厂。
张裕在烟台福山区北于家西开始动工兴建专业葡萄酒庄园,卡斯特集团参股,酒庄占地2000余亩,标志着张裕全方位与国际接轨
2002年 张裕与德国合作生产玻璃瓶装矿泉水
张裕110周年厂庆。
2008年7月 张裕“解百纳”维权行动大幅开展。
2008年 张裕成功创下了5个中国葡萄酒在欧洲的“首次”:首次进入了3000多家欧洲超市;首次进入了欧洲邮购销售系统,如拥有100万个家庭客户的Hawesko邮购企业;首次进入了欧洲葡萄酒专卖店,包括Karstadt和分布在不同城市的单体专卖店;首次进入了欧洲五星级饭店;首次进入了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头等舱。
2008年 张裕股份实现销售收入34.53亿元,净利润8.95亿元。
2009年9月 2009年9月,张裕正式授权宝维斯特(ballwest)成为“张裕旗下定制产品特别代理商”, 在全国范围内,主营张裕系列产品的个性化定制业务。此次合作的达成,巩固了张裕在中国葡萄酒直营及个性化服务领域内的领先地位。。
2009年11月 宁夏青铜峡市今年新增种植面积2.4万亩,将成为张裕在全国的第二大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