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经纬

2013

06/25

10:36:01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上世纪中叶济南“大观园”袖珍重现

 

  本报6月23日讯(记者 李雪萌)上世纪60年代前的济南大观园是当时全国最红火的曲艺场子之一,是当年南来北往到济南“踢门槛”的曲艺人去得最多的地方,而今天的大观园已难窥当年盛景。现在,一座恢复老济南大观园曲艺风情的“情景模型”袖珍重现,“再现”了大观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风貌。

  作为十艺节的重要献礼片,去年伊始,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广播电视台开始联合制作大型电视片《曲山艺海》,由于如今的大观园几乎找不到当年曲艺盛景的一点痕迹,留存下来的图文资料也寥寥无几。为此,剧组大胆决定人工“还原”当年的大观园。

  山东省博物馆年过七旬的老专家谢朝林应邀担任此项工作总顾问,他和山东艺术学院的3位老师多次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大观园老住户,寻找遗存下来的老济南建筑和市民生活元素、曲艺风情特点,丈量比例,绘制草图,利用各种模型所需的制作材料,在1个半月时间内完成原本最少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制作出一个老大观园的情景模型

  长3米1、宽2米2的情景模型不同于普通的建筑模型,它要求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历史真实性,每个元素都必须独一无二。在空间有限的模型里坐落着80多套房子,几十个形状各异的草棚、布棚、招牌、指示牌等,还有100多个指甲盖大小、神态各异的人物,更难得的是7、8辆两厘米大小的老式自行车。泉井子、煤炭堆、桌椅板凳、晾晒衣物、大水缸、水龙头、梯子、砖瓦、粮食谷物、锅台灶具、树木花草、勾栏瓦舍虽然微小但十分精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另外,“宏济堂”、“中国理发店”、“大众剧院”、“狗不理包子”等等济南老字号,以及“晨光茶社”和说书唱曲、打把势撂地卖艺的曲艺场子也是情景再现,可以看到“观众们”三五成群或站或坐或靠在栏杆上拍手叫好,神态生动,栩栩如生,一派老济南的繁荣景象。完成《曲山艺海》的拍摄后,该模型将被作为大观园的珍贵史料被有关单位收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