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创新社区管理服务

发布日期:2012-10-15 16:09 来源:民政厅办公室
字号:

 


        济南市以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为重点,从体制机制、投入力度、管理手段、服务方式、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努力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推动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创新。
        一是加大保障力度,夯实社区建设基础。围绕突破长期以来制约社区建设的瓶颈问题,着力在社区服务用房落实、社区办公经费发放、社区人员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上下工夫,确保社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场所做事。在落实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方面,组织召开全市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推进会,总结推广社区管理服务创新工作的成功经验,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管理和办公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对新建小区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规划、建设、移交、管理进行规范。在资金投入方面,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动社区服务中心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明确要求按照省有关标准提高社区办公经费,严格落实社区居委会成员补贴自然增长机制,补贴标准由2006年的每人每月800元提高到现在的2953元。在队伍建设方面,在城市社区实施“泉城社工双百工程”,面向全国招聘专业社工人才,目前政府已出资购买专职社工岗位207个。在农村社区实施“村(居)民政强基工程”,普遍建立了村(居)民政助理员制度,已选配民政助理员5088名,覆盖全市所有农村社区。同时通过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单元小组长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强化社区工作队伍。
        二是深化居民自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在去年开展的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探索实行城市社区居委会新进人员准入制度,对新进人员年龄、学历等条件进行统一规定,全市组织统一笔试,“两委”班子换届后结构明显优化,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大力推动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逐步完善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社区党支部居委会联席会议、居委会年度工作报告、民主评议居委会干部以及居务财务公开等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制度,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社区管理制度体系。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和模式。市中区“A”型社区管理模式以社区党支部为支撑,以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为两翼,把社区服务站有机融入社区服务体系,使社区居委会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脱离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槐荫区“一心三元”管理模式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成员大会和社区成员代表会议为决策层,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执行层,社区监督协商议事会为监督层,把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率提高到80%以上。天桥区“五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模式以社区党总支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为依托,以联席会议制度为纽带,有效解决了高档封闭式社区管理服务难题,强化了社区的整体服务功能。
        三是拓展服务领域,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大力推进“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和“贴心一键通”助老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出台了“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指导标准,以社区服务中心(站)为基础,对社区上门服务、代为联系服务、受理服务等5大项19类基本服务的内容、标准和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并通过服务企业进社区、社区内单位开放服务设施等途径扩大服务项目、拓展服务范围,使社区居民大部分生活需求在步行十分钟的范围内就能满足。目前,已成功打造“社区十分钟生活服务圈”158个。在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开通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市、区、街、居四级联网的基础上,推出了“贴心一键通”助老服务平台。目前,“贴心一键通”助老服务平台已由最初提供老年人紧急救助服务发展成为提供“三防、三保、三代”(防火、防病、防盗,保姆、保洁、保修,代办、代缴、代购)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入网用户近6000户,提供各类日常生活服务9万余人次。此外,依托社区平台实施“双百工程”,即在一百个社区设立代缴服务点为城市社区居民提供水、电、气、暖、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票务预定等多种日常生活缴费服务;在一百个社区拓展助老送餐服务,联合加盟餐饮企业为社区老人提供优质饭菜,有效促进了社区资源整合与居家养老服务拓展。
(济南市民政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