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万竹园。(阿雍 摄) (图自上而下 图1)
拆迁前的“新市场”一角,依稀能见往日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图2) (阿雍 摄)
不论是远来的游客,还是泉城的“土著”,每位到趵突泉公园游玩的人,都喜欢去万竹园走走。从1986年正式划入趵突泉公园以后,这里便游人不绝。有人爱它满园青翠欲滴的修竹,有人爱它将北方四合院与江南古典园林水乳交融的建筑风格,有人爱它留下的国画大师李苦禅的书画艺术,有人爱它集合望水泉、东高泉、白云泉等一众泉水的泉水叮咚……不过,当你静坐竹影下听泉观景之时,你可曾了解这座园中园的前世今生,你又是否知道,这里曾是山东督军张怀芝的私家花园——
1916年5月30日,袁世凯政府任命张怀芝督理山东军务。7月6日,黎元洪政府任命他为山东督军,10月7日又兼任山东省长。执政山东期间,张怀芝辟建“新市场”,见证了老济南的商业繁荣;仕途沉浮之间,他在城中修建私家花园,即如今趵突泉公园中的万竹园。
建袁世凯生祠,修张家花园
【建生祠见证与袁世凯官场离合,修私园历时十年留下今日万竹园】
早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亦即张怀芝奉袁世凯之命来山东组建新军第五镇的第二年,袁世凯就亲自授意张怀芝发动山东官绅为自己修建生祠。因为袁世凯认为他任山东巡抚时曾镇压了义和团运动,有“恩惠”于山东人民。
为袁世凯修建生祠,必须由当地士绅共同筹办。张怀芝初到山东,又是军职,与士绅交往不甚密切,倘若贸然提出此事,能否得到士绅赞同尚无把握。但慑于袁世凯的淫威,张怀芝又不敢违背其意愿,于是便略施小计,申明自己自愿出资购地为袁世凯修建生祠,并故意将此事宣扬出去,然后再联络士绅共同为袁世凯修建生祠。几经选址,最终选定了趵突泉西、剪子巷南端以西万竹园旧址的一片菜地。不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张怀芝奉命调离山东,改任天津镇总兵兼第四镇统制,为袁世凯修建生祠一事便被搁置起来。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死,清廷下诏,“命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开缺回籍养病”,于是袁世凯回到河南,垂钓洹水。此时,张怀芝则调北京任北洋防务大臣。经此政治巨变,张怀芝为袁世凯修建生祠一事当即停止。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迫于革命形势,又重新起用袁为总理大臣。张怀芝感到难与这位老上司相处,遂辞职回济南。
张怀芝在济赋闲期间,便开始在其所购古万竹园旧址上营建私宅。直到1927年,经10年断断续续的施工,最终建成了这座既有北方王府气魄,又颇具江南园林风韵、规模较大的传统民居群落——“张家花园”。
花园建成之初,张怀芝一家全都居住在此,后来张怀芝在天津又买了新房,此处只剩下部分小妾和儿女居住。
“五三惨案”后,日本侵略者撤出济南,国民党政府从泰安迁回济南,便将其市党部设在这里,济南沦陷时这里又成了敌伪统治下的华北棉产改进会济南分会办公室。济南解放前夕,此处一度还成为国民党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的公馆。
1951年,张氏后人将所有前后院落全部卖给国家。1986年,万竹园正式划归趵突泉公园管理,1999年两园之间的围墙被彻底拆除,自此趵突泉公园与万竹园合为一体,万竹园遂成为趵突泉公园的园中园。
征用“南岗子”,辟建新市场
【赵家干饭铺少掌柜名叫赵忠祥,名角云集至今犹念天庆、民乐两剧场】
张怀芝到任济南不久,便相中了俗称“南岗子”的一块地皮。那里当时虽然是荒冢累累,但由于它地处济南老城区与新辟建的商埠区之间,是一块生财的黄金地带。于是张怀芝下令将其征用,创办了济南开埠之后的集商店、饭店、影剧院、说书场及农贸集市于一体的商场式市场“新市场”。
新市场位于经二路东段路南,东靠普利门,西邻纬一路,南至魏家庄,占地面积达156000平方米(约合25亩)。该市场最初为地摊,其后随着市场的日益繁荣,商家才逐渐改成为半永久性的席棚、木板屋和永久性的砖瓦房。据统计,上世纪30年代,该市场就有颇具规模的鞋帽百货、皮货估衣、洋货、委托店、书店文具、水果糕点、酒馆饭店等各类商号200余家,并一度成为济南经营自行车、五金、电料等行业的集中出售地。
当年新市场中最负盛名的饭店是赵家干饭铺。赵家干饭铺迄今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清朝光绪末年,有位叫赵殿龙的年轻人在济南北岗子、万紫巷(当时叫万字巷)一带出挑子摆摊儿,专卖大米干饭把子肉。后来新市场建成,赵殿龙便在市场里面搭建了两间木板房,正式起了个字号,叫“赵家干饭铺”。赵家干饭铺没有豪华的装修,店堂内甚至连顶棚也没有,进到店里就能看到屋顶的檩条梁柱,但这里的食客却络绎不绝。店堂内悬挂着食客送的一块匾,上书“名驰历下”四个大字。当时济南的地方报纸《华北新闻》上,也常常能看到对这家饭铺的报道。1932年赵殿龙病故,其子赵忠祥继承父业,于1934年在大观园内的东北角上又开设了一个“赵家干饭铺”。
新市场让“老济南”至今还在念叨着的是它的娱乐场所。这里不仅有一座可容纳500人的天庆剧场(后改名为“天庆戏院”)和大舞台,以及西北面的“民乐剧场”(即胜利电影院)等,戏法、杂耍、摔跤表演等行当的艺人也闻名云集此处卖艺。仅说唱艺人集聚的书场、书棚就有多处,说评书的傅泰臣,山东琴书邓九如,五音戏邓洪山(艺名“鲜樱桃”),山东快书高元钧,山东大鼓谢大玉,都曾在市场里演出。在新市场说相声的,还有艺名“小苹果”的吴苹父女和秦宝琦父女,他们后来成为济南曲艺团的著名演员。
新市场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衰落,到本世纪初已是名存实亡。2009年,随着济南市中区魏家庄片区的拆迁重建,曾被列为老济南“七大市场”之一的它成为历史的陈迹,仅存在老济南的记忆深处。
(本文节选自任宝祯《山东封疆大吏》一书,有删节) 来源:《生活日报》